決策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你需要關鍵智慧不是高智商!

Last Updated on 2022 年 4 月 5 日 by Bob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你需要關鍵智慧不是高智商!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你需要關鍵智慧不是高智商!

這是富楓的第79本書

高智商人的決策聰明嗎?

愛迪生的直流電

我們景仰聰明人,認為他們的思想、決策都會是正確的,但實際上真的都是如此嗎?

愛迪生名下的專利超過1千多件,他的腦袋顯然格外多產,一旦他構思出某個概念,就很難改變想法。

在1880年代,愛迪生發明出世界第一個商用電燈泡,他想要在美國的一般住家導入電力。

但對手喬治●威斯汀豪斯發現了比較便宜的電力傳輸法,就是現在普遍使用的交流電。

直流電是單一電壓,交流電是在兩種電壓之間快速交替,就算是遠距離輸電也不會損失能量。

愛迪生主張交流電很危險,因為更容易觸電死亡,但只要正確絕緣並控管就能降低風險,在經濟上更是較能普遍到一般住家。

愛迪生底下的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建議利用新技術改善安全性,而不是繼續研究直流電,但愛迪生反駁他並切斷他在交流電的研究經費,特斯拉就轉而去西屋電氣研究了。

愛迪生不願承認失敗,於是投入激烈的公關戰,設法讓輿論轉而反對交流電,一開始還公開示範電死流浪狗和馬。

後來他聽到法院在研究要不要用電椅處死犯人,他就建議法院研發電椅,讓大眾想到交流電就會聯想到死亡,弔詭的是他曾經宣稱致力廢除死刑。

但到1890年代,愛迪生不得不承認失敗,最後把注意力轉到其他專案上。

如果他懂得沉默成本效應偏見盲點、動機型推理等認知錯誤,就能讓他自己這樣的聰明人,不會繼續走在悲慘的道路上。

賈伯斯的胰臟癌

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同樣也具備超群智力和創造力,但有時也會以危險又偏斜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

在他的官方傳記透漏,熟識賈伯斯的人都把他叫做「現實扭曲力場」。

因為他會運用「有魅力的說話風格、不屈不撓的意志力,還會熱切扭曲事實,使其切合眼前的目的」。

延伸閱讀:賈伯斯的「現實扭曲力場」

專一的決心有利賈伯斯實現科技變革,卻在他的私人生活造成反效果。

尤其是2003年醫生診斷出他患有胰臟癌以後,他卻忽略醫生建議,反而選擇「庸醫療法」,例如草藥療法、心靈療法、果汁飲食法等。

賈伯斯身邊的人說,他說服自己,認為胰臟癌靠自體就能治好,他那驚人的智力洽好可用來駁斥所有反對的意見。

等到他終於接受手術,病情已惡化到無法治療的程度,有些醫師認為賈伯斯當初要是遵照醫囑,今天可能還在人世間繼續為iPhone手機創新。

這兩個案例很鮮明,高智商的人常以優異的智力用以合理化和辯解,而沒有用於邏輯與推理。

高智商陷阱

聰明人為什麼做出愚蠢的決策行為,有3個原因:

1.聰明人可能缺乏創意智力或實用智力的要素,而這些要素是因應人生挑戰的重要環節。

2.聰明人可能有「理性障礙」,常用有偏見的直覺判斷力做決策。

3.聰明人在動機型推理的影響下,可能會運用智力駁斥牴觸自身觀點的證據。

高智商陷阱就像是失控的汽車,沒有正確的操作或導航,所以無法修正路線。

如同笛卡兒說:

往前邁進卻走得慢的人

只要始終依循正確的道路

反而會比匆忙趕路卻偏離正軌的人走得更遠

在一般的投資散戶心中,許多人想要尋找飆股,只要跟到一檔國巨或合一,就可以暴賺跟其他人炫耀。

國巨股價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你需要關鍵智慧不是高智商!

但是,

走得慢沒關係

走對路比較重要

越是會飆漲的股票,就越可能暴跌,你不敢重壓,自然報酬也不會多漂亮,如果重壓一跌,心理壓力就破表,虧錢更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我用穩定的指數投資方式,即使3月股市大跌,到現在也漲回來許多,且在低點更有細心加碼,現在的報酬更是漂亮!

可是你跌的個股漲回來了嗎?

富蘭克林的智慧

美國議會的成立

在1787年的美國費城,議員們正在爭論,要如何制定全新的美國憲法。

曾為殖民地的美國脫離英國獨立才11年的時間,美國政府就陷入財力不足、近乎失能的困境。

州與州之間處於激烈混戰,此時迫切需要新的權力結構,才得以團結整個國家。

最棘手的是,要以何種方式選出國會議員代表人民?

是由人民普選?

還是由地方政府選出?

大的州該不該享有更多席次?

還是無論州的大小,各州都享有平等代表權?

81歲的富蘭克林是當時最年長的議員,往日身體強壯的他那時虛弱到,有時還要搭轎子,讓人扛進議會。

在世人的目光下,美國的聲譽賴於議會的成功與否,曾經親自簽屬獨立宣言的他不得不戰戰競競。

他總是在議會沉默寡言,多半照事先寫好的稿來影響討論方向,只要他出手干預,就是懇求大家彼此折衷讓步。

延伸閱讀:美國的《獨立宣言》是天縱之才的鉅作,還只是份順勢而成的文告?

此時有2個議員提出把議會分成兩院,分別用不同的制度選出。

眾議院的議員依人口規模分配,有利於大州。

參議院的議員是各州的議員人數都一樣,無關乎州的大小,有利於小州。

這項「大妥協」方案最初遭議員否決,直到富蘭克林表達支持才有轉機。

富蘭克林改進提案,主張眾議院負責稅收與支出,參議院處理州政府主權與行政命令事宜,這法案經過一輪投票就通過了。

富蘭克林說:

一群聰明又迥然不同的人自然各有偏見與熱枕,我會請他們思考,他們的判斷力會不會有誤。

謙虛的重要性

卓越的智力與專業往往伴隨著偏見、目光短淺的思維,但富蘭克林沉著從容的論證,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

富蘭克林「對教條極其厭惡」,他懷有開闊的胸襟,加上務實優秀的判斷力、犀利的社會技能、敏睿的情緒控管,造就他「事實求是的性格,而不只是只靠滿腹熱枕」。

根據富蘭克林的自傳,他年輕時一直很「好辯」,但讀了蘇格拉底關於審判的描述文字後,人生才開始改變。

全世界只有1%的人,能扛著蘇格拉底的終極提問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採用謙遜的探問方式,富蘭克林深受影響,決心質疑自己的判斷,尊重別人的判斷。

他與人對談時,不會使用「絕對、無疑,或會肯定某個意見的用詞」。

這個信念造就富蘭克林謙遜的態度和開放的胸襟,也是葛羅斯曼實證智慧研究的重要元素。

富蘭克林討論自身對近期科學結果的困惑,如此寫道:

若能坦率承認自己的無知,不僅是擺脫困境最簡單的方式,也是最有可能獲得新資訊的做法,於是我親身實踐。

而讓大眾以為自己無所不知、試圖說服一切的人,對於別人能夠且願意給予指引的許多事情,往往都一無所知,假如不要表現的那麼自負就好了。

道德認知代數

在實驗中,就算請受試者盡量客觀,不要有偏見,但實驗結果還是無法達到成效,需要有實用的方法對偏見的推理加以修正。

於是,富蘭克林想出一個方法,叫做「道德認知代數」。

也就是把一張紙分成兩邊,分別寫下優點和缺點,這很像是現代的利弊清單。

然後仔細思考各項優缺點,依照重要性高低,在優缺點的旁邊寫下數字,如果某項優點和缺點相等,就把兩者都劃掉。

以這種方式進行下去,最後就會找到平衡之處,深思熟慮一兩天後,沒有新的、重要的優點出現,就可據此作出決定。

延伸閱讀:結婚的理由?不結婚的理由?

他承認自己為各項理由定下的價值高低一點也不科學,但也認為以此方法分別思考即比較各項優缺點就能看見全貌,就能做出更好的判斷。

有些人的決策是奠基於「腦海裡恰好浮現的」事實,而最佳的理由卻付之闕如。

這種習慣在我們設法理論時確實會造成偏見,所以下決定前務必要讓自己有時間等待,讓所有論點都攤在眼前。

主被動投資優缺點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你需要關鍵智慧不是高智商!
舉例主被動投資

如何破除假新聞?

越來越多的假新聞

在1999年,有封電子郵件在網路上開始流傳,說中美洲進口的水果會把「壞死性筋膜炎」傳染給人,皮膚會長出青紫色的瘡而潰爛,導致肌肉和骨頭分離。

在大眾及其憂慮下,美國疾管中心發布聲明,否認風險存在,但大家忘了疾管中心的更正,只記得食肉香蕉那種恐怖的形象。

有些連鎖電子郵件甚至開始表示疾管中心是該謠言的源頭,提高了信件的可信度。

疾管中心甚至設立「香蕉熱線」來應付一堆苦惱的電話,直到年底沒有出現流行病,恐懼感才消失。

延伸閱讀:人為什麼那麼容易上當受騙?

在今日,「假新聞」比以往更加普遍。

2016年有項調查發現,臉書上最多人分享的醫療故事有50%以上都被醫生揭穿是假的。

也不只是西方國家也會出現,以印度來說,錯誤的謠言經由Whats App散播到3億支智慧型手機,甚至引發民眾大量動用私刑。

而首批將食肉香蕉的謠言傳進加拿大的人是位醫學系教職員,照理來說他應該有醫學常識才對,但他說他想到家人朋友,只是好意,反而讓謠言散播整個加拿大。

我們需要學習批判性思考防止我們上當,但學會應用之前,必須先了解哪種錯誤資訊是怎麼刻意設計成讓我們避開深思熟慮,按慣例修正卻造成反效果。

看穿真假的關鍵

你先想想下列的陳述句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的。

蜜蜂已學會區分印象派畫家與立體派畫家

蜜蜂記不得左右的分別

以及:

喝咖啡可降低糖尿病風險

折手指會導致關節炎

根據研究,感實性來自以下兩大感覺:

1.熟悉感(我們覺不覺得自己以前聽過類似的事情)

2.流暢感(陳述句有多容易理解)

多數人甚至沒察覺到這兩種隱而不顯的感覺正在影響自己的判斷力,但這兩種感覺能讓我們相信某句陳述,而不去質疑該句的基本前提,也沒注意到邏輯前後矛盾。

例如:

摩西把動物帶上方舟,每種動物各有幾隻?

若亞方舟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你需要關鍵智慧不是高智商!

正確答案是0隻,摩西沒有方舟,是若亞才有方舟,但就算是一流大學聰明的學生,也只有12%的人答對。

相較於難讀醜陋的斜體字,陳述句若是採用討喜易讀的字體,讓人讀起更順暢的話,就可能陷入摩西錯覺。

我們會相信那些名稱易發音的網路廠商,而不考慮廠商個別的評分即其他人給的評價,就連簡單的押韻也會提高陳述句的「感實性」。

而前面的問題,你有無受到任何因素影響?

蜜蜂受過訓練真的能區分印象派畫家跟立體派畫家,也懂得區分左右。

咖啡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折手指不會導致關節炎。

要提高陳述句的感實性,最有力的策略就是「簡單的重覆」。

與其更正錯誤的迷思,人很容易將無聊的細節拋在腦後,而錯誤的說法停留的更久,因此變得更熟悉。

就像「香蕉引起壞死性筋膜炎是錯誤的網路報導」這種標題難以理解,就是「認知流暢度」不足。

所以要破除迷思的話,至少要確保你設法傳達的事實比錯誤的說法還要凸顯。

文章標題用「流感疫苗安全又有效」,就勝過「迷思:疫苗會讓人得流感」。

批判性思考

想要不被假新聞給誤導,就需要批判性思考,而第一步就是懂得提出對的問題。

1.提出該說法的人是誰?對方有什麼資格?對方為了讓我相信,背後可能有哪些動機?

2.該說法的前提有哪些?或許會有怎樣的缺陷?

3.我自己最初的設想是什麼?或許會有怎樣的缺陷?

4.有哪些其他的原因可解釋對方的說法?

5.有什麼證據?跟其他原因相比,對方的說法如何?

6.在做出判斷以前,還需要哪些進一步的資訊?

延伸閱讀:三個簡單習慣,改善批判性思考

真正的團隊合作

冰島足球奇蹟

2016年的歐洲盃男足賽,多數評論員都認為冰島憑什麼佔有一席之地。

在2012年,冰島的世界排名還是第131名,怎麼可能進入24強。

結果,在2014與2015年的資格賽,冰島竟然擊敗荷蘭,成為有史以來進入決賽的最小國家。

並且在第一輪小組賽,冰島跟葡萄牙踢成平局,實在讓人傻眼。

葡萄牙明星球員C羅說:

今天晚上他們很幸運,他們沒盡力比賽,只是不斷防守,在我看來,根本是小家子氣,他們以後的比賽一定贏不了。

但冰島人在下一場跟匈牙利踢出平局,又以2:1擊敗奧地利,下一場又擊敗英格蘭。

英格蘭的球員幾乎是來自世界前20名的菁英足球會,英國電視評論員看到比賽結果都嚇到了,英國報紙還評論這場比賽是「英國史上最恥辱的敗仗之一」。

雖然冰島在4強賽輸給地主隊法國,但時代雜誌寫道:

冰島隊克服重重困難才擠身歐洲盃,該國是終年覆蓋冰雪的火山島,足球季堪稱全球最短,國家體育場的草地,偶爾還會凍死。

冰島全國人口才33萬,潛力球員人數比倫敦市的行政區還少,其中一位足球教練還是牙醫,冰島的成功是僥倖偶然嗎?

輸球的原因

在本書研究中,只有2.5%的集體智力差異跟智商因素有關,也就是說,團隊不是純粹仰賴最聰明的成員來主導所有的思考。

而表現最佳的團體會讓每位成員都平等,反之,表現最差的團體往往只有1、2個人負責支配。

控制慾較強的人不一定過於引人注目或粗魯,但若給人無所不知的印象,那其他成員就會覺得自己沒什麼意見好發表的,整體就會失去寶貴資訊和其他觀點。

或是團隊成員開始彼此競爭時,就會帶來破壞力。

華爾街分析師觀察出,團隊裡有幾位明星球員就會獲益,但明星球員人數占60%左右就會失去平衡,此團隊的表現會降低。

就像2016年的歐洲盃,冰島意外踢贏英格蘭,冰島多年投入訓練計畫的提升,教練也妥善管理球隊。

雖然許多球員是替國際足球會工作,但是跟德勤足球財富排行榜前30名足球會有合約關係的,只有1人。

相反的,英格蘭從超級有錢的23名球員裡招來21名,一流球員的比例超過90%,遠超過最適宜的60%門檻值。

故體育作家評論:

英格蘭的球員擁有卓越的個人才能,卻缺乏團隊精神。英格蘭人難以跟許多這類球員產生同理或共鳴,原因就是自尊心。

這些球員太有名、太重要、太有錢、太崇高、太偉大,在對抗歐洲的足球小國時,找不到步調、鬥志、新的層面,於是就輸球了。

人口只有33萬人的冰島,如何靠著足球革命踢進世界盃 

如何擁有集體智力?

延伸到現實層面,我們必須更強調人際技能,藉此提高團隊的集體智力。

就算某個人在許多標準能力測量獲得分數遠高於別人,也要慎重考慮錄取與否。

人際技能包括懂得判斷個人的情緒知覺並擅長溝通,那個人是會請別人提出意見並細心聆聽,還是會傾向打斷別人並強勢主導。

如果你帶領的是跨國團隊,你或許也會選擇文化智力高的人員,也就是在面對不同國家文化都能適應的強大智力。

或者在每場會議中,強調每個人的專業,以及他們身在團體的理由,這樣他們就有機會分享相關經驗。

而在領導方面。

新加坡國立大學用問卷測試一百多家科技公司團隊,發現員工在謙遜的領導者帶領下,更有可能分享資訊、在高壓情況下合作、為共有的願景付出心力。

Google執行長桑德爾曾說:

領導力不是設法讓自己成功

而是確保擁有一群好人

你的工作就為他們移除障礙、路障

這樣他們做的事就會成功。

21世紀的複雜問題需要更聰明的推理方式,要能認清我們目前的侷限,要能容許模糊地帶與不確定性,要能在多種角度之間取得平衡,要能把各種專業領域連結起來。

做出正確的決策並不容易,聰明人也有可能做出愚蠢的決策,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理性思考,做出正確的決策。

書本目錄

PART-1  聰明人的缺點:高水準的智商、教育與專業,如何釀成於愚蠢的行為

【第1章】特曼神童的起落:什麼是聰明,如何定義?

【第2章】糾結不清的論點:「理性障礙」的危險

【第3章】知識的禍害:專家更容易鑄成大錯

PART-2  防呆機制避開陷阱:推理與決策的關鍵

【第4章】道德認知代數:邁向實證智慧學

【第5章】 情緒羅盤:自省的力量

【第6章】戳破屁話:認清謊言與假消息

PART-3  成功學習的技巧:實證智慧助你增強記憶

【第7章】烏龜與兔子:為何聰明人無法更進一步學習?

【第8章】吃苦的好處:東亞教育與深度學習的原則

PART-4  群眾的愚蠢與智慧:團隊與組織如何避開智商陷阱

【第9章】集體如何發揮智慧:打造超強夢幻團隊

【第10章】愚蠢會傳染:人禍為何發生,如何阻止

必買此書原因

專家為什麼會誤判局勢,導致恐怖人禍?

狂人級政治人物為何開口就闖禍?

假新聞疲勞轟炸,我們還有能力判別真假?

《泰晤士報》評選2019年最佳書籍、全球累積翻譯超過15種語言

》愛因斯坦聰明絕頂,但他自信理論、陷入死局,晚年懊悔不已。

》證明交流電危險,愛迪生主張用電椅處死犯人,引發道德爭議。

》馬德里爆炸案,FBI鑑識烏龍、抓錯人,被害者提告要求國賠。

》知名物理學家保羅‧弗蘭普頓身陷網路畸戀,為愛運毒淪階下囚。

》諾貝爾獎得主、PCR之父竟質疑愛滋病、全球暖化毫無科學根據。

這些例子帶來的殺傷力可大可小,卻足以顛覆「高智商=絕對聰明」的常理。

  聰明不被聰明誤!

  智商絕非問題,有沒有智慧而已

富楓,你的好書代名詞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1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你需要關鍵智慧不是高智商!

馬上點此買書!!!

只要你點上面連結買書,博客來會發書價的4%獎金給我,只要獎金每次累積到3000元,我就會捐給徐文良(徐園長護生園)

這是在台南收養流浪狗的愛心人士,在你購買好書及閱讀的當下,你會打從心底想起你做的善事,願我們都能貢獻一點心力!謝謝!

看更多文章

發表迴響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