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1 年 9 月 25 日 by Bob
目錄
家人借錢怎麼辦?說『不』就是你最大的孝順!
這是富楓的第84本書
我的網站常常訴說著如何投資理財,但對於家人之間的財務關係卻少有談到,這本書相當的熱門,我看完也覺得寫得很好,分享給大家看看。
家人的金錢圈
此書作者李雅雯早在好幾年前,遇到了家庭的問題,叔叔的賭債、大伯的卡債、公公的房貸,造成許多財務上的紛爭。
這些無止境的爭執、退縮、埋怨,都可以讓任何一個下定決心理財的人,行動力減緩、能量萎縮、效果減半。
她理解到,如果要理財成功,絕對不能放棄去思考這些問題,「錢與人」的問題是得分25分的應用題,想拿高分必定要「解題」。
她在圖書館中看到一本書:《愛在金錢蔓延時》,作者是心理學博士,專門協助夫妻處理「金錢糾紛與金錢問題」。
書裡面寫到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金錢圈。
每一個圈圈,代表的是「誰可以用你的錢」,有的人金錢圈很小,小道只有自己,自己賺自己花,有的人金錢圈很大,大到父母、親戚、手足都包含進來。
當初李雅雯跟男友準備要結婚時,已經存了160萬,結果男友的哥哥跳出來,說他的卡債有200萬,拜託她男友幫忙還。
男友從小到大就是保持著要幫忙家人的觀念,也只有他能幫忙了,但李雅雯的媽媽就被叔叔的賭債欺壓一生,所以根本無法理解男友的想法。
他們的金錢圈範圍的不同,讓他們爭吵不已,但最後男友還是決定將存款全數還卡債,再借信貸補齊不足的40萬,埋下地雷在他們往後的婚姻中。
延伸閱讀:老爸欠一堆賭債,威脅不幫他還就要去死…呂秋遠開導無奈兒女:你到最後就是一台壞掉的ATM
「金錢界線」就像後院草坪的籬笆,有籬笆有能知道自己的草坪有多大,才能在自己的範圍裡澆水、施肥、修剪,分清楚什麼是「自己」的責任,什麼是「別人」的責任。
在金錢界線裡,就是你本來應該要擁有的生活,失去了界線,你會失去你本來應該擁有的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動了憐憫之心,用錢幫了一些人,卻讓我們變得憤怒、不滿,這時,你的金錢界線就是被侵犯了。
就像李雅雯男友的哥哥欠下的卡債,就是他「花園裡的草枯萎了」,他自己應該承擔,沒有「澆水」、「施肥」的後果。
反而男友踏進他的後院幫他照顧草坪,荒廢了自家的後院,雙方都失去了金錢界線,最終,兩塊草皮都奄奄一息。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長篇故事。
理財,不是自己做到極致,就能成功,更多時候,要處理好「親密的人」,才能前進。
每一個人的故事裡,都有一個「家人」。
奢侈的太太揮霍儲蓄,賭博的公公會疊加債務,沒安全感的婆婆會提領獎金,投資失敗的小叔會預支退休金。
每一個「家人」,都成了理財路上的「關鍵人」。
解決不了關鍵人的問題,理財路上,只能匍匐前進。
理「財」,必須先理「人」
金錢性格
「金錢性格」是指一個人習慣、喜好、品味的總和,那是一個人「花錢的特徵」,可分為2種類型。
1.節省型
相信「勤儉是美德」,即使穿得舊一點、吃得簡單一點,也是甘之如飴。
2.享受型
喜歡買漂亮的東西,住漂亮的房子、買最新的手機、效能最好的電腦,住的差一點,吃得差一點,會讓他感到不舒服。
這兩種人配對在一起,會出現3種組合。
節省型+節省型
夫妻倆小明和小花是標準的「鐵公雞」。
小明住在上海,夏天酷熱冬天酷寒,但夏天不開冷氣,冬天不開暖氣,太太小花會花4個小時洗車,淋浴的髒水放滿在浴缸拿來沖馬桶,晚上只開一盞燈。
他們的兒子認為爸媽省錢省過頭,讓他備感壓力,時常看到爸媽互相指責亂花錢,也常常在外遊蕩不回家。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吃得簡單、穿得樸素、不旅行、不買包,好像生活平淡和諧,卻沒有這麼簡單。
節省型的人容易累積壓力,對其他家人也造成壓力,孩子們不得不穿舊衣、拿舊手機、開舊車,吃剩菜剩飯,失去許多人生樂趣。
這樣的家庭讓所有人都失去能量,悶悶不樂。
解決方法:戒除「不合理」的省錢習慣
有些省錢方法已經不合時宜,雖然看起來可以省錢,往往事倍功半、效率極低。
要測試省錢的方法有沒有效益,首先要把時間換成錢,計算自己洗車、煮飯、開舊車的價值,如果把時間花在別的事情上,會不會增進生活品質,變得更快樂?
1.列舉你省錢的做法
自己洗車、打蠟
2.進行分析
省錢的方法:自己洗車打蠟。
省了多少錢:1次200元,一週2次,共400元。
花了多少時間?8小時。
換算成時薪:1小時50元。
時薪50元,你滿意嗎?
如果不滿意,你把洗車的時間可以拿來做什麼事?
增加我的金錢:我可以讀一本投資理財書籍。
豐富我的經驗:我可以參加登山社,每週爬山。
提升我的人際關係:我可以陪兒子打球、陪女兒看電影。
你可以按照上述問題,實做看看。
節省型+享受型
標準的「左右走」。
一對情侶小光和小愛性格大不同,小光對3C產品很有熱情,他的薪水有70%花在買電腦、手機、遊戲,一毛不剩沒有儲蓄。
小愛是實習老師,薪水不穩定,她總是擔心著未來,存下一筆又一筆的定存,讓自己安心。
他們交往5年後有談到結婚但都沒有執行,小愛懷疑小光是不是只顧眼前、不負責任?小光認為小愛很無趣,與她相處越來越不自在、快樂。
節省型的人重視安全感,享受型的人重視生活品質,兩個人相處起來往往指責不斷,彼此都不舒服不讓步,覺得難溝通常吵架。
解決方法:價值觀沒有對錯,但溝通很重要
這種類型的伴侶,需要謹慎處理差異,常常溝通、彼此討論,照出各自性格的源頭,互相理解,謹慎發言。
1.聆聽VS拒絕
妻:我覺得要談一談現在家裡的經濟狀況。
(O)嗯,你說吧,我聽。
(X)喔…又來了,有什麼好談的?又怎麼了?
2.描述情緒VS責備、謾罵、威脅
妻:我覺得最近現金有點緊,不知道怎麼回事,想找你問問看。
(O)我理解你的感覺,我也有點擔心。
(X)你不要怪到我頭上喔!
(X)我該花的錢都花,不該花的不花,我不會亂買東西
(X)錢都你管的,怎麼管得亂七八糟?你很笨耶
3.描述問題VS命令、控訴、諷刺、詛咒
妻:我一個月沒記帳了,不知道一年能存多少錢,戶頭的錢一直減少,有點怪怪的。
(O)聽起來你因為帳目不清楚,現金減少,有點擔心未來是嗎?
(X)馬上把帳算清楚啊!
(X)你看到我工作有多累嗎?你還要我管帳?有良心嗎?
(X)每天吃飽睡飽當家庭主婦,你真的很棒耶!
延伸閱讀:【該辭去工作當家庭主婦嗎?】為育兒離職前,千萬要記得考量「隱藏成本」
建議要能坐下來訂出協議,例如享受型的人要提出:
一個月外食幾次?
一年旅行幾次?
一年買幾個包包?
一起寫下來變成「共識」。
如何拒絕家人借錢的要求?
李雅雯年輕時也曾亂花錢,她的男友還搶她的帳單付電話費、信用卡費,她種下亂花錢的「因」,卻不承受亂花錢的「果」。
她不會餓肚子、不會被房東趕出去、不會流浪街頭,別人替她承受後果,她卻不斷透支,不收斂自己的生活。
她男友就像伸手去接一顆藥掉在地上的蘋果,他破壞了地心引力,中斷了「因果原則」。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中斷中間的過程,就像抽走別人的考卷,代替他答題,這是「作弊」。
作弊,應付得了這次,應付不了下一次。
如果一個小孩,不懂得存錢,隨意透支,欠下卡債,媽媽替他還清,不讓他承受後果,時間長了,他無法控制自己,無法規畫未來,剝奪他的潛力。
要如何拒絕別人借錢的要求?
「抽離」是一種「距離」,距離就是退一步。
把他的情緒,留給他自己,他要生氣就生氣,那是他的感覺,不會衝過來「傷害我」。
我們要能堅定的,像隔著螢幕,看連續劇一樣,不跟著情緒起伏,把他的憤怒,留給他自己。
每個人的心底,都住著一位鬥士,勇猛強壯、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內心平靜,我們必須召喚他,聚集足夠的力量,承擔反擊。
如果對方亂摔東西、破口大罵,因為你不願意借錢,你應該深吸一口氣,盡力控制情緒,牢記自己的底線,冷靜地說:
「不准再對我大吼大叫,除非你冷靜下來,不然我不會跟你說話,我要出門,你不要過來。」
離開現場,讓他一個人待在那裏冷靜,幾天後再打電話給他說:
「我知道我不幫你,你很生氣,我了解你現在很難過,但我有我的原則,除了錢以外,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嗎?」
任何人只要真的想改變,就可以改變。
我們可以改變職業,可以改變觀念,可以改變行為。
只要我們「決定」,我們「知道」要改變,我們就有巨大的能力,扭轉習慣。
有人無法控制自己,過度消費、賭博、不工作,最後引發財務危機、當啃老族,向你求助的時候,就是你在籬笆上「加鐵刺」的時候了。
你要捍衛你的草坪,樹立「閒人勿進!前有惡犬!」的標語,清楚展現自己的「地界」。
如何建立財務界線
有些人在你說「不」的時候,就是「聽不懂」,就是會不斷逼近你、威脅你、冷淡你,這時我們要升級裝備,越級打怪。
分門別類
這類人可以分成2種。
1.侵犯者控制者
他們就像一台坦克車,就是要輾壓你的草坪,無視你設立的籬笆,它們會破口大罵、暴躁、憤怒,勾起你的恐懼感。
2.操控型控制者
他們會否認自己的自我中心,用「誘導」的方式,不是「侵犯、暴力」的方式,讓別人承擔自己的擔子,勾起別人的愧疚感。
攻擊話語
而他們常會說的話有以下幾種類型:
1.威脅
你是要我死在路上嗎?
你不幫忙,以後不要再進家門一步,給我滾!
你要毀了這個家嗎?
我要和你斷絕關係!
我會讓你後悔。
我要你付出代價!
2.貼標籤
你怎麼會這麼自私?你變了!
你只想到你自己,我呢?我怎麼辦?
不知道孝順父母,你還是個人嗎?
你沒血沒淚!
你長大翅膀硬了啦!就可以丟下我了啦!
3.誘導回應
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你為什麼要毀了這個家?
你為什麼這麼自私/不懂事?
你為什麼要傷害我?
4.沉默
我不要跟你說話了。
反擊
1.威脅
你是要我死在路上嗎?
我希望你不要這麼做,但我已經決定了。
你不幫忙,以後不要再進家門一步,給我滾!
這是你的決定。
你要毀了這個家嗎?
等你明天不那麼氣的時候,我們再談,好嗎?
我要和你斷絕關係!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我希望你冷靜一下,再想一想。
我會讓你後悔。
恐嚇我沒有用。
我要你付出代價!
很遺憾你這麼不開心。
2.貼標籤
你怎麼會這麼自私?你變了!
你可以有你的看法。
你只想到你自己,我呢?我怎麼辦?
我想,事情對你來說就是這樣。
不知道孝順父母,你還是個人嗎?
也許你是對的。
你沒血沒淚!
你繼續攻擊我也沒用。
你長大翅膀硬了啦!就可以丟下我了啦!
很遺憾你這麼不開心。
3.誘導回應
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我知道這件事讓你不高興,但我決定了。
你為什麼要毀了這個家?
我知道你生氣,但我對這件事沒有讓步的空間。
你為什麼這麼自私/不懂事?
我們之中沒有人是壞人,只能說我們要的不一樣。
你為什麼要傷害我?
很遺憾你這麼生氣。
4.沉默
我不要跟你說話了。
不要被嚇到,不要要求他們說話。
不幫就是不孝嗎?
家庭之中,很常出現父母對子女的財務界線問題,如果不幫忙爸媽,就會被罵不孝。
父母與子女之間,不應該有著「我年輕養你,等我老了,你應當還我」的關係。
有「借」有「還」,那叫做「借貸」。
不「借」不「還」,那才叫「愛」。
「愛」像「禮物」,禮物是為了慶祝你的存在,為了讓你開心,為了替你做點什麼,沒有任何目的送你的東西。
這是無條件地給予,無條件的付出,不期待你「還」回來。
只有「債」才需要還,而且「連本帶利」的還。
「愛」是不用還的,因為愛會「滿出來」,能「給出去」,用也用不完。
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債」,只有「愛」,這種「愛」是自然的,沒有壓力的,不需要承諾。
在父母的金錢糾紛上,「孝順」是個完美的藉口,太多父母把自己的慾望、生活、夢想放在孩子背上。
用「孝順」操控孩子,讓別人背自己的背包。
你必須勇敢,抬頭挺胸的位置自己戰鬥。
很多時候,父母不是真的需要你,他們只是不負責任而已。
你必須分辨什麼你能給,什麼不能給。
如果父母威脅的說要收回感情(罵不孝),或冷漠對待,這都是威脅及手段,你要往前站一步,不要後退,不要妥協。
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會有人愛你。
書本目錄
Part 1 理自己的財,卻拿去填補家庭的洞
第1章 這是我的故事,或許讓你覺得似曾相識
Part 2 家庭財務界線引發的問題
第2章 家家都有一份「錢與人」的理財考卷
第3章 金錢圈:錢包的界線,決定誰可以用你的錢
第4章 金錢義務:設定「給予的限度」
第5章 金錢依賴:家家都有自己的「生態圈」
第6章 金錢性格:一個人花錢的習慣、喜好、品味
第7章 金錢藍圖:有步驟、有階段的「預想」
Part 3 如何設立與家人的財務界線?
第8章 金錢界線的五大原則
第9章 因果原則:「不幫」才是真正的「幫」
第10章 露出原則:勇敢說出自己的不喜歡
第11章 「為什麼」原則:看清你底層的「動機」
第12章 責任原則:先為自己負責,再滿足他人
第13章 不「一」原則:不只歸咎一個人,還有關係人
Part 4 理性與感性的內在糾結
第14章 不幫,就是自私嗎?
第15章 不幫,就是不孝嗎?
第16章 不幫,害了他怎麼辦?
必買此書原因
《富媽媽靠存致富股,獲利100%》作者最新力作
家人投資失敗、父母欠債、伴侶的兄弟姊妹周轉不靈、經濟不穩……
這些金錢問題,向你求助金援,
不幫,會有罪惡感,但幫了,很怕一直幫下去。
最有口難言的金錢課題,如何處理才能兩全其美?
★ 三立新聞台、東森新聞台、非凡電視、鏡週刊等多家專訪
★ 蟬聯各大網路和實體書店的商業財經暢銷榜
★16年親身經驗,教你如何不讓親情成為你的財務枷鎖
富楓,你的好書代名詞
只要你點上面連結買書,博客來會發書價的4%獎金給我,只要獎金每次累積到3000元,我就會捐給徐文良(徐園長護生園)。
這是在台南收養流浪狗的愛心人士,在你購買好書及閱讀的當下,你會打從心底想起你做的善事,願我們都能貢獻一點心力!謝謝!
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