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1 年 12 月 12 日 by Bob
目錄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覺醒的人不用每天辛苦起床朝9晚5!
這是富楓的第75本書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你有思考過嗎?
以下文章將會一一解說:
- 工作的意義何在?
- 如何管理工作?
- 複利效應跟工作有什麼關係?
- 時間的投資報酬率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你曾經想過嗎?
我們為什麼要工作?
是為了賺錢?
還是為了有口飯吃?
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還是其實不知道為什麼。
延伸閱讀:《別扯工作意義,先交出我的加班費!》:「社畜」的五種分類學,及其簡易處方籤
我工作了6年,有時夜深人靜時分,會想著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
雖然不是我的興趣,但因為高薪,家人叫我去做,但我會想著我做這份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我看了下面這部影片很有感觸。
吳宗憲的女兒Sandy說:
「這世界上有2種事情,一種是你喜歡的事情,一種是你擅長的事情。
最好的職涯選擇就是,你做一個你喜歡的事情,同時又是你擅長的事情。
第二個是你喜歡,但不擅長的事情。你可以獲得快樂,但不一定賺到很多錢。
第三個是你不喜歡,但擅長的事情。有點像工程師,工程師也不喜歡每天熬夜爆肝,但他們就是擅長那些工作。
第四個是你不喜歡,可是又不擅長的事情。而大部分的人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雖然這個Youtuber平常拍搞笑影片居多,但這部影片卻讓我開始思考,這是我喜歡的工作嗎?
老實說,不是。
我只是比較擅長這個工作而已。
而在這本書中內提到,你的工作時間比睡覺還多,超過了玩樂、創造、分享、生活、學習、與愛的總和。
為什麼你長久以來都在做這些你所痛恨的事,花這麼少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樣一點也不均衡。
每個人工作了5天,才能換得2天的休假日,去做我們喜歡的事情,這是社會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週期重擔。
早上8點開始工作,下午6點下班,是公司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重擔。
要工作才能養家糊口,是資本主義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重擔。
領了一年的薪水,還要繳稅給政府,這是政府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重擔。
我們一定要根據別人強加在我們身上的規則過活嗎?
當然不用!
如果你知道別的方法,你就還有選擇,所以你必須了解什麼是「生活槓桿」哲學。
能夠掌握時間與生活的人早就突破既有規則,創造出自己的一套生活之道。
我們從來不會看到超級成功的人跟我們談工作與私人時間的均衡,他們不是非常熱愛工作,就是非常不喜歡工作。
但不是因為成功的人感覺不到痛苦,或是無時無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是他們有明確的目標。
所以能滿懷感謝的付出,且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從而達成想要的長期目標。
以下方法可以讓你做到如何均衡生活與工作:
不要區分工作與生活
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兩者永遠是一體的。
你工作的時候,生活不會因此停下腳步,你享受生活的時候,工作也不會等你。
我們常想擺脫「工作就是痛苦」、「不工作就是快樂」的這兩種極端情緒,其實這是錯覺。
專注在眼前的事情,竭盡所能地付出,無論是你喜歡的事,還是你討厭的工作。
想要得到最大的幸福與自由,並主宰大多數的時間,你必須選擇一份同時能夠成為熱情的職業,結合工作與假期。
如果你做得到,就不用一定要放假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或是上班就一定要痛苦的度過這5天,不斷輪迴。
找到生活的目標
找到一件讓你執著的事情,彷彿你是為此而生,你會因而得到無比的自尊與目標,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如果沒有這種效果,就不要做,不要滿足所有人的期望。
你應該要追求極端,極端專注在願景與目標,極端捨棄其他不重要的事情。
延伸閱讀:人生沒有目標?因為你什麼都不做!五個步驟,幫你找到人生目標
果斷放手,勇敢說不
不要因為別人期待你變成什麼模樣、做什麼事情,就逼自己配合。
當你做到斷捨離,承認自己不是萬能。
把時間、精力、與熱情投入在對你自己、你愛的人及你服務的人,你就會感到自由。
如何管理工作?
當你能主宰情緒,就可以更有效率的管理自己與工作,以下是工作管理大師的方法。
優先進行最重要的工作
就算最重要的工作非常艱困冗長,但你很清楚它的價值,所以這些工作一定要努力完成。
也可以將工作拆成好幾個部分,或者設定小目標,在每個項目間讓自己稍微休息一下。
不要隨便切換目標
有時工作到一半,突然就想滑個IG,看看賴裡面有沒有人在密你,你必須堅持說不。
每一次切換目標,就要花更多的時間重新開始,還要讓頭腦再度專注運作,這是非常可怕的時間浪費。
管理自己的時間資源
這個世界會拉著你東奔西跑、扯你的後腿,除非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規畫時間。
你其實可以客氣地拒絕,推掉不重要的事情。
就像我下班是不會跟同事去應酬,因為他們一定會喝酒、唱歌,一下子就耗掉3、4個小時。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計畫,就會變成別人的計畫。
誠實地問自己
每個人都會自欺欺人,包括我也是,常常會下班一累就告訴自己,明天再打文章好了。
但我們自己很清楚,這都是藉口,而且越是拖延越是難以啟動。
誠實地問自己:
我是不是在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做好時間分配
把每天最有活力的時間,用來進行高效能高價值的工作。
你可能一早起床最有動力,就不該拿來做一堆可以快速完成的小事,反而把最重要的事情留到最後精疲力盡時刻。
情緒的3M是指:
- 濫用情緒
- 管理情緒
- 主宰情緒
掌握情緒不代表你會變成一座冰冷的機器,重點是了解自己,推測自己在何時會有什麼感受。
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環境以及體系,好讓自己保持專注。
管理情緒,就可以管理生活,才能夠成大事。
複利效應跟工作有什麼關係?
複利效應不是只能用在資產累積上,經商與企業管理的原理、建立品牌與聲譽的方法,以及知識與教育工作也不例外。
最重要的是,躲在背後操控一切的主角是:
時間
特定品種的荷花也遵守複利效應。
此荷花覆蓋水面的面積會比前一天多出一倍,剛開始的幾天,荷花覆蓋水面的面積相當小。
但30天後,無論荷花長在池塘或湖泊,都會完全覆蓋水面。
在第27天時,荷花面積只有池塘的1/8。
第28天時,荷花面積覆蓋了1/4。
第29天時,荷花用了29/30的時間,覆蓋池塘的一半面積。
荷花卻只用了1/30的時間,徹底覆蓋了整個池塘。
為了讓帶有複利效應的生活槓桿可以發揮最大效益,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時間觀看得越遠越好。
只思考眼前這個小時的人,只能領時薪,而且立刻就花掉了。
思考每日計畫的人,會成為別人的員工,接受主管的指令。
主管思考每星期的計畫,更高階的管理者思考每月的計畫,但他們也是實現最高層級管理者的年度計畫。
最高層級的管理者,則是執行企業主所發想的3到5年未來願景。
長遠的視野是每個人必須要培養的。
如果你必須努力工作,才能讓自己以後不必這麼辛苦,那你在某個熱門產業、職場與企業所投入的時間,都會改變時間與金錢成果的反向關係。
一開始,你付出最大的努力,只會得到最低層次的結果。
這看起來好像不太公平,但時間本來就不公平,也不是「投入越多,得到越多」的線性關係。
但到最後,你付出的努力最少,卻能輕而易舉得到帶有複利效果的最高層次結果。
這種結果,看起來也不太公平。
大多數尚未成功的人,從來沒有體驗過複利法則。
很多人在複利法則正要發揮、帶來回報前選擇放棄,並且改變了自己的方向。
你不會在今天種下樹苗,明天就跑回來大叫「我的樹在哪裡?」
你一定知道「想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的道理。
想要得到有形成果,就必須先精通無形的知識。
放棄的代價就是讓複利效果歸零
你知道老虎伍茲在18歲時放棄高爾夫球,只因為他還沒拿到任何一座4大賽冠軍嗎?
他如果放棄,就是讓16年來的努力歸零,也浪費了已經完成的80%進度,更不會在日後奪下4大賽冠軍,進入高球名人堂。
我們身處在一個追求速成的世界。
我們收看千萬點閱率的網路影片,崇拜一夜成名的人物,觀賞健身前後的腹肌照片。
不切實際的幻想誘使我們追求捷徑,因為我們心中沒有明確的方向,以為這些事情看起來非常容易。
但真正的現實卻是貧困、缺乏自尊與無法自我實現。
因為每次重新開始,就代表你要從頭做起,卻看不見成功的機會。
你重新開始越多次,越是容易失去自信,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創造複利效應,只好找更多捷徑救自己,因為你開始自我懷疑,陷入惡性循環。
「一夜成名」的背後,其實投資了許多時間在扎根,才能擁有完美的戰略位置,得到最大的複利效應與觸及範圍。
完美的腹肌照片來自聰明的飲食、極佳的運動習慣及最好的個人健身教練。
時間的投資報酬率
最後,我們來談點時間相關的重要觀念,檢視一下你對時間是否有正確的想法。
時間浪費
造成時間無意義流逝的任何事情,就是時間浪費。
你是不是明明就要睡覺了,卻還滑手機滑了1個小時?
是不是本來早起要努力完成有意義的事情,卻又浪費在社群媒體上?
沒有人比你自己更在乎自己的未來是否變得更有錢、更健康、更自由。
沒有人會在你耳邊隨時提醒你不要浪費時間。
所以你要時時刻刻警惕你自己!
時間支出
時間支出是指支出的時間具備高或低的金融或情緒價值,但沒有任何持續的益處。
賺取每小時的工資、從事例行工作或用時間交換金錢,都屬於此類,你永遠拿不回這些時間,或得到循環價值。
失敗者大多在時間支出,有時把時間全用在支出上。
時間投資
時間投資是指完成該工作之後,能夠長期且持續獲利或享受槓桿效果。
但諷刺而充滿矛盾的是,在商業與生活裡,大多數最高價值的投資不會立刻創造收入,必須等到長遠的未來,有時要等上一輩子。
你不會今天投資了,明天馬上致富。
你不會今天讀了一本書,明天馬上讓你的生活大躍進。
更不會健身了一天,明天就變成像館長一樣壯。
時間投資報酬
請不停地問自己:
把時間投資在這件事情上,會給我最好的報酬嗎?
這個單純的問題可以逼迫你檢查自己是否妥善利用時間,做正確的工作,並且得到最好的槓桿效果。
它會使你在最短時間之內賺到最大利潤,同時讓每個決策創造出最好的循環非勞動收入。
延伸閱讀:薪水族到底該怎麼投資?大咖的提醒:任何獲利都要以時間換空間
時間機會成本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時間機會成本,他們只看到眼前的利弊,卻沒想過若把同樣的時間拿去做或不做另外一件事情,會造成何種結果。
就像上班的休息時間,同事會拿來狂滑手機玩手遊或拿來追劇,我則是閱讀投資理財相關書籍,讓我一個月可以讀5本書以上。
而我假日是不讀書的,反而去打球、健身、撰寫文章、帶狗散步等等,非常充實。
運用在投資上,也就是大多數人常被騙去買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保險業務拿你的錢爽爽出國,你投資的成效卻差到不行。
到老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以前買的這些都是垃圾,但是你的人生早就已經過完了,根本沒有時間再讓你投資複利成長,後悔也來不及了。
明明就有輕鬆獲利、不必盯盤、不必花時間研究的方式,讓你平均年報酬7%以上,卻還是執迷不悟嗎?
以上文章說到了:
- 工作的意義何在?
- 如何管理工作?
- 複利效應跟工作有什麼關係?
- 時間的投資報酬率
讓你從工作的意義開始思考,進而學習管理的工作。
也提醒讀者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不要隨便改變自己當前的努力,不管是在能力、事業上。
最後問問你自己:
你工作的意義,是為了當忙碌的社畜嗎?
書本目錄
Part 1 概念
1. 沒有時間管理這回事!
2. 時間就是貨幣
3. 想管理生活,先要管好你的情緒
4. 努力工作的錯覺
5. 「工作與生活」均衡的迷思
6. 生活槓桿的定義
7. 別小看80/20法則
8. 生活槓桿哲學
9. 用複利法則創造最大效益
10. 擺脫不堪負重、困惑與沮喪
Part 2 策略
11. 這件事值得做嗎?
12. 助人是創造快樂與財富的不二法門
13. 以小換大、借力使力的生活策略
14. 善用人際網絡與智囊團
15. 生活槓桿的領導與管理哲學
16. 果斷放手,讓專業的來!
17. 如何分配時間
18. 利用「非多餘時間」
Part 3 方法
19. 區分主要工作與次要工作
20. 定期大掃除
21. 別再「做白工」!
22. 如何計算投資報酬率
Part 4 藍圖
23. 創造更彈性的生活模式
24. 更多讓生活平衡的祕訣
25. 生活瑣事也可以外包給別人做
必買此書原因
★ 出版首日即登上美國亞馬遜百大暢銷書,超過 800 位讀者 5 顆星極高讚譽
★ 榮登亞馬遜全球銷售排行榜冠軍,商業類管理技巧 No.1
《生活槓桿》不是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
而是一種生活哲學,就像「只用一個支點,就能撐起全世界」的「槓桿原理」一樣。
用最少心力,換取最大產能,進而創造更多私人時間。
讓你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富楓,你的好書代名詞
只要你點上面連結買書,博客來會發書價的4%獎金給我,只要獎金每次累積到3000元,我就會捐給徐文良(徐園長護生園)。
這是在台南收養流浪狗的愛心人士,在你購買好書及閱讀的當下,你會打從心底想起你做的善事,願我們都能貢獻一點心力!謝謝!
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