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1 年 9 月 18 日 by Bob
目錄
來自臺東務農家庭的小資族,如何從月薪3萬到28歲財富自由?!
這是富楓的第103本書
小資族定義
小資是1990年代開始在中國流行的名詞,最初特指嚮往流行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
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富,小資一詞常常與情調連用,用來代指一種追求浪漫、慢節奏、一定的儀式感和精神美學的生活方式。
小資一般為年輕都市白領,又與「中產階級」相差一定距離——主要在經濟方面。
小資族特徵
薪水收入
主計總處調查,2020年未滿30歲平均年所得為50萬新台幣,若以分攤每個月計算,平均月薪4.1萬。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年輕人受教育時間拉長,較晚投入職場,剛出社會薪資不高,因此過去出現青年所得倒退的情況,但近幾年景氣復甦、就業情況好轉,青年所得持續改善。
相較其他30歲以上的人,各年齡層幾乎都有月薪5萬以上,30歲以前可謂是小資族佔為多數的年輕人。
平均花費
以各地區平均生活花費來說,台北為最高,一個月至少需要17005元,最低則是台南,需要12388元。
再加上房租,最高的還是台北,平均租金為23500,最低的是台南為6000元。
從平均所得4.1萬,減掉生活費跟房租後,大概算出六都中30歲以前的小資族剩下的每月資金。
- 台北:495元
- 新北:13500元
- 桃園:15719元
- 台中:17904元
- 台南:22612元
- 高雄:20901元
南部的房價、生活費相對於台北來說真的比較便宜,用各種平均花費來計算,高雄小資族的經濟壓力就小得多。
消費行為
正因為薪水還不高,在房租和生活費的層層剝削下,所剩可利用的資金已經不多。
小資族並非便宜就會買單,小資的採購行為通常會經過一連串的分析與比較,甚至希望用小錢就能享受到價值高的商品與服務。
Google就在2016年發表的台灣數位消費者研究報告中,將這樣的族群稱做「精享族」。
Google指出,台灣有高達96%的消費者每天都會上網,網路催化了這些精明消費、享受生活的族群。
就Google的觀點,小資族不見得指特定族群,追求高性價比的方式對每個人都不同,因此小資更像一種生活、消費方式。
理財觀念
30歲前的小資族,22歲畢業工作沒幾年,對於投資理財觀念也可能才開始累積。
但是只有微薄資金的小資族,可能對許多投資方法不太熟悉,隨意投資下就輕易將錢賠光,反而更害怕投資。
或是有些人想要以小錢賺大錢,使用期貨、選擇權、權證等方法,賺大錢的機會大,賠大錢的機會也大,可能賠到負債累累。
在2020年股市大跌時,只要有進場的,人人都是少年股神,一年賺幾十趴報酬都不是問題。
而因為台灣的當沖費用還是設計在低點,造成大家喜歡每天看盤玩當沖。
卻在2021的今年,大家以為股市一樣像在2020年這麼好賺,結果賠到出來網路上向網友求救,這類文章最近真的層出不窮。
以下會介紹最適合小資族的投資方式,從基本理財存錢開始,一步一步的穩健存到100萬,多做一個步驟,你會存得比別人快。
延伸閱讀: 賣出19張萬海!他宣布下船「一個月就賠124萬」哭慘:本來賺30萬
小資族的財務規劃
大多數人從小就被爸媽教育要乖乖念書,花了20幾年終於大學畢業,卻在開始工作的那一刻,就要為自己的財務負責。
但在學校裡鮮少有教導財務觀念的課程,若父母親也沒有教育的話,很容易將賺來的薪水花光光。
以下是各種類型的小資族,最需要財務規劃,若你有符合其中一種,我建議你認真開始思考。
無計畫的花錢
看到喜歡的、想要的,全憑感覺就衝動購買,每次收到帳單後,才發現存款根本無法全額繳清。
於是每個月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或是都是繳最低金額,卻不知道剩下的負債會承擔高額循環利息,負債越滾越大。
如何改善:
認清需求,斬斷沒有必要的慾望,學習極簡主義,並有計畫的做好金錢的分配使用。
沒有生病的權利
一旦生病或發生意外,將負擔不起龐大的醫藥費,只能選擇忍痛不住院或使用較差的醫療器材,造成本身工作能力下降。
如何改善:
學習保險的知識,運用定期險保費低高保障的優勢,為自己在年輕時規劃意外險、醫療險、癌症險、壽險等等。
無法累積資產
想買房卻發現自己戶頭沒什麼存款,看到身邊的朋友30歲就買車,甚至還有人買房、成家立業。
如何改善:
開始記帳,清楚記下自己的每一筆花費,找出是什麼原因造成無法累積資產,唯有開始誠實紀錄,才能自我檢討。
設定財務目標
多數人在財務規劃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如何存錢或分配預算,而是不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是什麼。
許多人只是單純跟風,看到別人很會存錢就想存,投資股票大賺就跟著買,當沖暴賺也一起沖,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亂沖。
但你應該問問自己:「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有人想要在30歲存到第一桶金、買到自住房、提早退休環遊世界、擺脫討厭的工作而創業,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執行方向。
以3個問題可以幫助你規劃執行方向:
- 短期:想盡速解決的財務目標。
- 中期:3到10年內的財務目標。
- 長期:其他長期的人生目標規劃。
在投資理財的規劃中,最不能忽略的2個重要數字就是「金額」與「時間」。
舉例來說就會像是下面這樣:
- 短期:想盡速解決的財務目標—3年內還掉50萬卡債。
- 中期:3到10年內的財務目標—買到總價1000萬的房子。
- 長期:其他長期的人生目標規劃—20年內打造每月被動收入5萬元,達到財務自由。
設定好明確並且可達成的目標後,開始搭配以下的行動,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小資族必須先做到。
小資族如何存錢
3信封理財法
首先,一定要先記帳,先了解自己各方面的花費,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有很多奇怪或多餘的費用,例如:
- 遊戲點數
- 追劇平台訂閱
- 治裝費
- 衝動購物
- 化妝品
- 飲料
- 蝦皮購物節
每玩一個遊戲就不斷課金,就為了想要快速通關,不斷變強打敗別人,等不了自己慢慢練累積資源,隨便一個月花幾千元相當容易。
追劇平台好幾種,想要看各自的好看影片就都訂閱,花費大量時間在追劇上,僅是為了殺時間的娛樂,你成為了它們企業的被動收入,你自己有建立被動收入嗎?
時常看到女性同事用手機追試衣直播,每個月都在買衣服,不斷用漂亮衣服拍拍網美照,你的內在提升了多少呢?
在這資本主義盛行的時代,每個企業都在努力吸引我們消費,讓我們將辛苦賺來的錢,看似心甘情願的貢獻給它們。
延伸閱讀:課到像在地獄!日玩家談三年課金700萬日圓艱辛「復健」歷程
每次看到存款微薄的小資族們,你們都不會後悔為什麼當初一直要買買買嗎?
如果會,就此開始覺悟,記帳後使用3信封理財法。
所謂3信封理財法,就是將每月薪水分成「投資」、「儲蓄」與「生活費」3個帳戶。
投資帳戶是為了幫助自己錢滾錢而準備,儲蓄帳戶就是你想要完成的夢想基金,最後就是要聰明消費的生活帳戶。
而存錢順序非常重要,一定要是這樣:投資→儲蓄→生活。
以上面所說的平均薪資4萬元來算,計畫投資帳戶為月收入的10%(4000元),儲蓄1萬元。
收到薪水的第一件事就是將4000元放入投資帳戶,再將1萬元放進儲蓄帳戶,最後的2萬6千元才能當作生活費。
這樣的順序可以確保我們留下投資本金,還能存到錢,不會不知不覺就花掉全部的薪水。
這就是專款專戶的預算分配,學會怎麼花錢,可以花得乾乾淨淨,可以存錢又投資,重點是心理方面的安心,也有實際帳戶的成長。
多數人的理財錯誤,就是在月薪3萬就把3萬花光,月薪5萬也把5萬花光,總是想著自己有錢再開始理財。
但就算等到真的月薪10萬,自己也會慣性地把10萬花光,小資族有月光花法,有錢人也有高薪月光族。
更殘酷的事實是,除非你有意識的投資自己、增加職能,否則不太有可能明確的收入增加。
很多人是月收2、3萬,經過5年、10年都維持相同的薪資,真的能讓收入增加的人,都是經常分配一定資金與時間,自我進修的人。
沒有人真的什麼都不幹,就會變成有錢人,若是有,那也是中樂透、富二代,但有可能是你嗎?
最重要的關鍵
存錢其實不需要像網路上這麼多方法不可,像365天存錢法、硬幣存錢法等等,最重要關鍵其實是:
紀律
在投資的世界中,想要輕鬆賺到100萬其實不容易,因為有各種方法、知識需要學習,還要有強大的心態做該做的事。
相對的存錢,就是考驗你的紀律。
你可以每個月發薪水就誠實撥款到投資、儲蓄帳戶嗎?
你可以每個月盯著自己不要隨便亂花費嗎?
你可以堅守自己的財務目標嗎?
長大成人的我們,沒有人有義務為我們的財務負責,也沒有人會主動提醒我們該存錢,全憑你自己的紀律罷了。
更不用說,紀律是人生方方面面都需要的必備條件。
控制飲食,不會常常跟同事一起訂飲料,每天喝個充足的水,一個禮拜運動3天,維持良好體態。
學習成長,不會每天每週有空就跟朋友出去玩,而是有紀律的將時間留給自己,學習本業、副業或投資理財的知識。
沒有紀律,就不會有自由的人生。
專屬你的第一桶金目標
若覺得要存到大家通稱的第一桶金100萬相當有難度,可以改為以下儲蓄目標設定:
- 緊急預備金:6個月的生活費。
- 第一桶金:月薪的10倍。
- 第二桶金:100萬元。
與其追隨大家的目標,讓自己感覺壓力龐大,符合個人的階段性目標設定,反而比較輕易達到。
每一個階段之間都是相對距離較小,容易銜接持續達到,比起從0開始存到100萬,就會看似遙不可及,容易放棄。
新台幣收納法
全家就是你家
此書作者蕾咪在有了買房計畫時,對於房價每坪都斤斤計較。
以她居住多年的信義區為例,單坪破百萬的房子比比皆是,真的是寸土寸金。
若是雜誌堆滿一坪的空間,也就等於浪費了100萬,而且雜物無法利用的話,就失去100萬的空間價值。
此種空間轉換金錢的突破性思維,你就會開始質疑自己為什麼要在家堆這麼多雜物,而且也沒有使用。
若你開始丟東西,卻感到很痛苦,好像很浪費錢,其實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丟棄的東西都是自己辛苦工作賺錢買來的。
與其花了許多時間購物、整理、最後丟棄,不如從根源開始。
小資族可以嘗試這招「新台幣收納法」:盡量避免囤貨或購物,而是把超市商家當作儲藏室,就能為你省下許多生活空間。
有以下幾招:
- 把家裡附近的7-11、全家、全聯當成自家的冰箱,需要吃的時候才去買,只買3日內會消耗的新鮮食材。
- 把附近的藥妝店當成生活用品管理處,像買剛好數量的洗髮精、沐浴乳、衛生紙只訂半年份,快用完再網購。
- 喜歡閱讀書籍的人,可以到圖書館借書,或是使用電子書,不會一直買了實體書占用空間。
但家裡已經有許多物品該怎麼辦呢?
那就反過來,開始將身邊的所有不必要的雜物,一一變賣成現金,目標是現金收回錢包裡。
了解一週生活所需
其實,一週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生活一整年的全貌,因為人是習慣的動物,除了出國旅遊之外的時間,多數人的生活規律不大,因此需要的物品也不多。
久久使用一次的東西,與其買下來放著越變越舊,甚至壞掉,還不如早點變賣,換成現金,空出空間更有價值。
列下生活物品清單
先列出生活必須物品清單,再列出眼前所有可見之物的非必須清單,以每一區慢慢分別管理,例如先客廳、廚房再房間。
我們就是自己的資產管理者,擁有的所有事物都是我們的資產,就算看起來平價,對他人來說可能很有價值。
將沒有使用到的物品變賣
接著,將沒有使用到的物品變賣。
像我就在蝦皮上把看過的書給變賣掉,不僅讓他人可以買到比較便宜的二手書,也能讓正確投資理財觀念帶給其他人。
只留下最重要的幾本,讓書的價值不斷地流傳下去,若放在書櫃,也比較不會再去翻閱,實際上書櫃很快就裝不下了。
賺錢能力管道
專業能力
小資族想要達成財富自由的重要思維之一,就是聚焦在可以累積的資產,包含了個人專業能力、個人品牌、事業體、動產與不動產等。
這裡面最容易累積可得的就是個人專業能力,畢竟你都讀了20幾年的書才畢業,肯定有某項才能或專業在身上。
有效率並長期累積個人專業能力,可以讓你在職場升遷順利,收入翻倍成長,提高主動收入,可以說是加速財富自由的基本功。
為了避免自己像洗碗筷一樣倍公司隨意丟棄,培養自己無可取代的價值是身在職場中時時刻刻都該思考的事情。
練習思考看看什麼樣的能力誰也帶不走,就算遇到疫情被資遣,也能長期累積在身上,成為你生命的靠山。
而這種能力有:
- 溝通技巧
- 業務開發
- 談判能力
- 外語能力
- 專案管理能力
- 分析能力
- 邏輯思考能力
各領域的背景知識大都可以透過短期記憶快速補足,上述的軟實力卻能夠用一輩子,跨領域的運用。
離開了學校,成績單不是考卷上的數字,而是反應在收入與資產的數字,因為這考驗著每個人以下幾個能力:
- 解決問題
- 整合資源
- 時間管理
- 談判溝通
- 投資理財
總結的金錢數字,就是綜合能力值的總和。
市場一向公平且殘酷,你所配得的薪資收入就是你所提供的價值,一旦這兩邊發生不平衡,市場供需就會發生變化。
你獲得過高的收入,可能會因為擔不起這樣的能力水準被開除。
你獲得過低的收入,很有可能會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小資族與其幻想或羨慕之前常被討論的月薪25萬是怎樣的生活水準,還不如認命的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延伸閱讀:鄰居月薪25萬生活藏7大奢侈 他稱跟月薪3、 4萬煩惱沒不同
兼職接案
清點自己的興趣和才藝,從平日的興趣下手,或過去在學期間曾經學過的技能。
常見的有翻譯、文案、美編、排版、影音剪輯等等,都是非常好入門的兼職接案技能。
經營網站
對於沒有資產的人來說,經營網站是低成本的入門方式。
現在架站方式都非常簡單,透過快速套版架設自己想要的內容網站,累積內容或線上作品集,可以累積流量創造更多副業收入來源。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架站課程!
股票投資
最為常見的就是股票投資了,在累積資產的階段,利用時間不斷投入並且利滾利,可以有效滾出好幾桶金。
但是股票投資有好幾種方法,有價值投資、技術分析、動能學派、成長投資、指數投資等等,不是每一個方法都可以給小資族不斷嘗試,不僅浪費金錢也浪費時間。
以下我來介紹最適合小資族的投資方式。
最適合小資族的投資方式
《金融分析研究期刊》發現:
「根據私人銀行研究指出,影響投資報酬率的主要關鍵因素中,資產配置占91.5%,勝過選股4.6%與擇時1.8%,因此資產配置得宜是最好財富管理、使財富增值的最主要因素。」
多數有錢人真正在做的事,是做好「財務規劃」與「資產配置」,這是她們不論股市漲跌、經濟好壞,也能變得越來越有錢的主要因素。
資產配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報酬、降低風險。
而我最推薦小資族的投資方式,就是「指數投資」。
所謂指數投資就是「低成本,大範圍追蹤市場,買進長期持有」。
我很清楚知道,如果小資族押錯一間公司股票,財富結果大大不同。
如宏達電跟台積電,同樣都有電字,宏達電從最高1238元跌到現在只有34元,台積電卻從雙位數股價漲到現在600多元。
所謂的股票市場財富重分配,只是所有賭徒每一次賭局的結果而已。
使用指數化投資的人很清楚知道,不管財富再怎麼重分配,整體市場帶來的利潤一定可以拿到。
單純使用指數化投資其實是在保護自己不被詐賭,而且可以享受到資本成長的好處。
你如果把資本拿去參與嶄新的投資平台或策略,你就是又再次踏入新賭局。
這不是什麼開展新的投資視野,而是多增加一個被吸血的機會。別再以為自己有能力識破賭局,通常設局者會讓你認為自己可以。
但你不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一點一滴,因為被吸血過多而面黃肌瘦。
堅守簡單有效的投資方式,或許你不會跟吸血蟲一樣有錢。但你肯定可以比那些心甘情願被吸血的散戶賭徒更有錢。
《風傳媒》旗下廣受大眾歡迎的《下班經濟學》,特別與《台灣指標民調》合作,透過問卷調查解析民眾的投資偏好、投資行為、投資思維及投資績效等等議題。
可以看到有十年以上經驗的投資人,有獲利的大約是38.3%。但這裡面真正確認有賺到大錢的,只有7%。
我覺得這個數字其實已經可以給廣大投資人一個很大警示。
長期10年下來,只有7%的人很滿意自己的投資獲利!
也就是說,有93%以上的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跟心力,但卻沒有辦法靠投資得到讓自己滿意的報酬。
延伸閱讀:全民投資大調查》6成投資老手十年白忙一場 長期研究特定標的是投資致勝主因
再來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投資人主要還是以台股的個股為首要投資目標。
但配合第一個調查,有超過6成的投資人是沒有賺錢的。
所以我們可以勾勒出第一個輪廓:
6成投資人不賺錢,但有投資人7成是投資台股。
那也就是說其實有很高比例的台股投資人,在過去是無法靠自行選擇個股賺錢。
如果再加計主動擇時選股的海內外基金,投資人使用主動式的投資策略,才是無法有效獲得報酬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學歷越高似乎獲利的比例越高。
但這個統計很有趣,不管是哪個學歷等級,獲利人數居然沒有超過一半!
也就是說,不分學歷、科系,其實有超過一半的人無法靠投資獲利,相反的是造成虧損,學歷越高獲利人數比例越高。
這個統計又再次告訴投資人,要靠主動投資在市場獲利有多困難。
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其實根本無法做到主動投資,不管是不懂或是不會掌握時機等投資技巧。
在在顯示,散戶投資人其實在金融市場是絕對的弱勢。
但奇怪的是,明明投資人自己都知道賠錢的原因,卻又選擇最困難的個股作為主要的投資。
根據這些統計數據,大家其實就可以發現,一般散戶投資人不應該使用主動式,集中式的投資策略。
或許有人可以利用這種方式賺到超額報酬,但絕大部分的散戶卻只是別人成功的沃土。
指數被動投資
才是小資族累積財富的真正好幫手!
書本目錄
第一步:認識金錢
做好財務規劃,管理你的收入來源
1-1 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
1-2 價值觀:找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財富
1-3 財務規劃:建立專屬自己的行動計畫
1-4 不再為錢煩惱的現金流管理術
1-5 做好財務風險規劃:幫自己規劃保險
第二步:用時間賺錢
打造你的黃金履歷,提高主動收入
2-1 人生規劃優先於財務規劃
2-2 打造黃金履歷,讓自己成為有選擇權的人
2-3 如何成為高薪上班族?
2-4 接案族生存守則:如何跨出第一步?
第三步:用錢賺錢
堅守投資策略,做好資產配置
3-1 想要用錢賺錢必知!基礎商業邏輯
3-2 一定要搞懂投資報酬率
3-3 股票投資新手班
3-4 房地產投資
3-5 投資觀念小錦囊
3-6 資產配置:做好個人資產管理
必買此書原因
想實現財富自由,擁有理想生活,就要用錢滾錢。
但光想著打造被動收入,卻連主動收入都不高,該怎麼開始讓錢去賺錢?
跟著蕾咪下班後這樣做,3步驟讓收入翻倍,每月多賺1個月薪水,早早晉升新富族!
財務顧問蕾咪,不藏私新富密技大公開!
從認識金錢、用時間賺錢,到用錢滾錢,3步驟擁抱財富自由!
富楓,你的好書代名詞
只要你點上面連結買書,博客來會發書價的2%獎金給我,只要獎金每次累積到3000元,我就會捐給徐文良(徐園長護生園)。
這是在台南收養流浪狗的愛心人士,在你購買好書及閱讀的當下,你會打從心底想起你做的善事,願我們都能貢獻一點心力!謝謝!
看更多文章